English

上海,中国改革的王牌

1998-07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上海,这个中国的第一大都市,在全世界的“超大规模城市”中也是名列前茅的。多少年来,上海都是以经济、科技中心雄踞于中国版图之上的。建国后,上海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、自成体系、技术领先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。几十年中,上海人民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上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却落后了。进入80年代后,邓小平英明决策,创办了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,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。全国许多省市经济建设也在迅速发展。然而,作为“老大哥”的上海,这时却面临着窘迫的处境:

广东、福建沿海城市的大潮,冲击着上海名牌多年来独领风骚的地位;“苏南模式”的崛起、山东和浙江的挑战,上海为中国经济巨擘的称号能否保持?80年代上海工业增长速度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/2,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桂冠已被江苏夺走;外贸出口冠军被迫让位广东。“三资”企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特区。庞大的国有企业队伍困难重重,设备落后、技术陈旧、产品升级换代滞后,城市建设欠账太多,环境污染严重……。

有人说,这是新时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结果;有人说,这是一个经济巨人付出太多、元气大伤而导致的悲壮的衰落。

上海,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关头。

发展是硬道理。上海的发展困难重重,但上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。上海的相对衰落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阶段性结果,上海为兄弟省市的发展付出了许多代价!但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上海,需要有上海这个“大哥大”来领头!

怎样使上海再造辉煌,这是摆在中国政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。

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时,把目光移向了这座拥有发展工业、贸易和金融优越基础的特大城市,这座他十分熟悉并且十分关心的城市。

于是,他老人家伸出巨手,要把上海这只“龙头”引上新的发展道路。

1988年的春节,瑞雪飘飘,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内却春意融融,一片欢声笑语,上海各界正在这里欢度春节。这时,邓小平同志满面红光,神采奕奕,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共上海市委书记、市长江泽民的陪同下,健步走进会场,在场700多位上海各界人士激动不已,全体起立,长时间鼓掌。邓小平笑容满面,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。这时,两条彩龙从大厅两侧飞上舞台,晚会在“龙灯舞”的欢快乐曲声中开始了。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。在这个欢乐的时刻,上海人民在祝愿小平同志健康长寿,小平同志也祝愿上海人民富裕幸福。

在上海期间,邓小平听取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汇报,对上海为全国作出的重大贡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,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进程作了许多重要指示。

从1988年起,到1992年,连续5个春节,邓小平同志都是在上海度过的。他老人家对上海作了深入地考察,他在思考使上海再度腾飞的宏伟战略。

1990年,邓小平在上海过完春节回到北京后,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说,我已经退下来了,但还有一件事,我还要说一下,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,你们要多关心。他还特意要求李鹏同志负责抓一下浦东的开发和上海的发展问题。

1990年3月,小平同志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:要抓住机会,及时决策;“比如抓上海,就算一个大措施。上海是我们的王牌,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”。

他明确地指出:“开发浦东,这个影响就大了,不只是浦东的问题,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。”在这里,小平同志以一个战略家的雄才大略,十分清楚地指明了上海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。这一英明决策,将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高潮。

上海人很聪明,会办事。浦东开发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喜人的成果。有20多个中、外资银行及保险公司、证券交易所在浦东落户;有180多个外资投资项目被批准,总投资8亿多美元;内资企业新建700多个,总投资9亿多元人民币;十大市政工程陆续展开,投入资金140亿元人民币;重点开发小区已经全面铺开……。

1992年初春,小平同志南下武汉、深圳、珠海视察之后,再一次来到上海。他在了解了上海经济建设的发展成就后,明确指出:上海“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。上海在人才、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,辐射面宽”。

当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上,江泽民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:要“以上海浦东开发、开放为龙头,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,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中心之一,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。”

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变成了上海人的近、中、远期目标:

1995年,为建设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中心奠定基础;

2000年,初步建成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中心的框架;

2010年,基本建成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中心,使浦东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、多功能、现代化的新区。

目标不是空谈,上海人是办实事的。从1992年到1993年的一年中,上海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,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,创造了新的发展奇迹: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.9%,超过了全国的增长速度,达到1509.93亿元人民币。从1991年到1995年,上海利用外资大项目逐年增多,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数,5年累计863个,其中仅1995年就有298个。在外资项目中,工业性项目比重较大,5年共批准工业性项目8200个,占项目总数的87%。国际上的大跨国公司的投资不断增加。

浦东起飞了,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60亿元人民币,增至1996年的510亿元,年均增长20%以上,比上海全市平均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,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浦东新区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“热点地区”,截至1997年3月,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4470个,总投资197亿多美元,协议引进外资金额129亿美元。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36个,世界前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72家进入浦东,投资了110个项目。

城市建设发展迅猛:第一条地铁已经开通;市区高架环形路在迅速延伸;上海新客站建成使用;名列亚洲第一的上海东方电视塔巍然屹立;城市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上海仿佛一下子长高了许多。令世人关注的浦东开发区内,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,呈现出起点层次高、开发启动快、大项目和高新技术及三产项目多的鲜明特点,一个充满生机,前途无量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。

(摘自《中国出了个邓小平》,邓自力主编,新华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